“追根溯源”:研究揭示植物水杨酸信号和合成通路的起源进化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揭示了绿色植物中水杨酸信号和合成通路的起源进化过程,以及陆地化过程中水杨酸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绿色植物中水杨酸信号和合成通路的起源与进化示意图
植物激素水杨酸在植物应对陆地多种多样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植物中水杨酸合成和信号中关键蛋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以及水杨酸是否普遍存在于绿色植物中及其在陆地化过程中的作用仍有很多未知。
该团队于2017年解析了水稻根中水杨酸合成的路径,并阐明了水杨酸调控根系发育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系统地揭示了绿色植物中水杨酸合成和信号通路的起源与进化过程,同时发现基于花序分生组织异常基因(AIM1)的β氧化通路作为古老的水杨酸合成通路参与绿藻中水杨酸的合成。此外,该研究发现绿色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水杨酸对于绿色植物登陆后适应复杂的陆地土壤和高光强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水杨酸在植物与土壤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创新专项及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学术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徐磊
记者
宋雅娟 谢芸
【智惠农民】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是如何诞生的?******
拥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是如何诞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将转草甘膦抗性基因和草甘膦降解基因共同转入亲本大豆黄10中,获得了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系。这种转基因作物能够帮助农民降低田间管理成本,增加作物产量。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学术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
浙江师范大学
总监制
包书政
总策划
廖丹凤
科学顾问
张海文
科学主编
王友华
编导
蒲伟军 张楠
动画
范温洋
文本编辑
程兴茹
统筹
宋雅娟 谢芸 武玥彤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